面向对象编程OOP(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)
概述
- 面向过程:根据业务逻辑从上到下写垒代码
- 函数式:将某功能代码封装到函数中,日后便无需重复编写,仅调用函数即可
- 面向对象:对函数进行分类和封装,让开发“更快更好更强...”
注:Java和C#来说只支持面向对象编程,而python比较灵活即支持面向对象编程也支持函数式编程
创建类和对象
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方式,此编程方式的落地需要使用 “类” 和 “对象” 来实现,所以,面向对象编程其实就是对 “类” 和 “对象” 的使用。
- 类就是一个模板,模板里可以包含多个函数,函数里实现一些功能
- 对象则是根据模板创建的实例,通过实例对象可以执行类中的函数
- class是关键字,表示类
- 创建对象,类名称后加括号即可
ps:类中的函数第一个参数必须是self(详细见:类的三大特性之封装)
类中定义的函数叫做 “方法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| # 创建类 class Foo: def Bar( self ): print 'Bar' def Hello( self , name): print 'i am %s' % name # 根据类Foo创建对象obj obj = Foo() obj.Bar() #执行Bar方法 obj.Hello( 'wupeiqi' ) #执行Hello方法 |
ps:函数式的应用场景 --> 各个函数之间是独立且无共用的数据
面向对象三大特性
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是指:封装、继承和多态。
一、封装
封装,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容封装到某个地方,以后再去调用被封装在某处的内容。
所以,在使用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时,需要:
- 将内容封装到某处
- 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
第一步:将内容封装到某处
self 是一个形式参数,当执行 obj1 = Foo('wupeiqi', 18 ) 时,self 等于 obj1
当执行 obj2 = Foo('alex', 78 ) 时,self 等于 obj2
所以,内容其实被封装到了对象 obj1 和 obj2 中,每个对象中都有 name 和 age 属性,在内存里类似于下图来保存。
第二步: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
调用被封装的内容时,有两种情况:
- 通过对象直接调用
- 通过self间接调用
1、通过对象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
上图展示了对象 obj1 和 obj2 在内存中保存的方式,根据保存格式可以如此调用被封装的内容:对象.属性名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| class Foo: def __init__( self , name, age): self .name = name self .age = age obj1 = Foo( 'wupeiqi' , 18 ) print obj1.name #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name属性 print obj1.age #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age属性 obj2 = Foo( 'alex' , 73 ) print obj2.name # 直接调用obj2对象的name属性 print obj2.age # 直接调用obj2对象的age属性 |
2、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
执行类中的方法时,需要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| class Foo: def __init__( self , name, age): self .name = name self .age = age def detail( self ): print self .name print self .age obj1 = Foo( 'wupeiqi' , 18 ) obj1.detail() # Python默认会将obj1传给self参数,即:obj1.detail(obj1),所以,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= obj1,即:self.name 是 wupeiqi ;self.age 是 18 obj2 = Foo( 'alex' , 73 ) obj2.detail() # Python默认会将obj2传给self参数,即:obj1.detail(obj2),所以,此时方法内部的 self = obj2,即:self.name 是 alex ; self.age 是 78 |
综上所述,对于面向对象的封装来说,其实就是使用构造方法将内容封装到 对象 中,然后通过对象直接或者self间接获取被封装的内容。
二、继承
继承,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和现实生活中的继承相同,即:子可以继承父的内容。
面向对象编程 (OOP)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“继承”。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: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,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。
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“子类”或“派生类”。
被继承的类称为“基类”、“父类”或“超类”。
继承的过程,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。
要实现继承,可以通过“继承”(Inheritance)和“组合”(Composition)来实现。
在某些 OOP 语言中,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,要实现多重继承,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。
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主要有2类:实现继承、接口继承。
OO开发范式大致为:划分对象→抽象类→将类组织成为层次化结构(继承和合成) →用类与实例进行设计和实现几个阶段。
#!_*_coding:utf-8_*_#__author__:"Alex Li" class SchoolMember(object): members = 0 #初始学校人数为0 def __init__(self,name,age): self.name = name self.age = age def tell(self): pass def enroll(self): '''注册''' SchoolMember.members +=1 print("\033[32;1mnew member [%s] is enrolled,now there are [%s] members.\033[0m " %(self.name,SchoolMember.members)) def __del__(self): '''析构方法''' print("\033[31;1mmember [%s] is dead!\033[0m" %self.name)class Teacher(SchoolMember): def __init__(self,name,age,course,salary): super(Teacher,self).__init__(name,age) self.course = course self.salary = salary self.enroll() def teaching(self): '''讲课方法''' print("Teacher [%s] is teaching [%s] for class [%s]" %(self.name,self.course,'s12')) def tell(self): '''自我介绍方法''' msg = '''Hi, my name is [%s], works for [%s] as a [%s] teacher !''' %(self.name,'Oldboy', self.course) print(msg) class Student(SchoolMember): def __init__(self, name,age,grade,sid): super(Student,self).__init__(name,age) self.grade = grade self.sid = sid self.enroll() def tell(self): '''自我介绍方法''' msg = '''Hi, my name is [%s], I'm studying [%s] in [%s]!''' %(self.name, self.grade,'Oldboy') print(msg) 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t1 = Teacher("Alex",22,'Python',20000) t2 = Teacher("TengLan",29,'Linux',3000) s1 = Student("Qinghua", 24,"Python S12",1483) s2 = Student("SanJiang", 26,"Python S12",1484) t1.teaching() t2.teaching() t1.tell()
那么问题又来了,多继承呢?
- 是否可以继承多个类
- 如果继承的多个类每个类中都定了相同的函数,那么那一个会被使用呢?
1、Python的类可以继承多个类,Java和C#中则只能继承一个类
2、Python的类如果继承了多个类,那么其寻找方法的方式有两种,分别是: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
- 当类是经典类时,多继承情况下,会按照深度优先方式查找
- 当类是新式类时,多继承情况下,会按照广度优先方式查找
经典类和新式类,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一个老一个新,新的必然包含了跟多的功能,也是之后推荐的写法,从写法上区分的话,如果 当前类或者父类继承了object类,那么该类便是新式类,否则便是经典类。
class D: def bar(self): print 'D.bar'class C(D): def bar(self): print 'C.bar'class B(D): def bar(self): print 'B.bar'class A(B, C): def bar(self): print 'A.bar'a = A()# 执行bar方法时# 首先去A类中查找,如果A类中没有,则继续去B类中找,如果B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D类中找,如果D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C类中找,如果还是未找到,则报错# 所以,查找顺序:A --> B --> D --> C#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,一旦找到,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,便不会再继续找了a.bar()
class D(object): def bar(self): print 'D.bar'class C(D): def bar(self): print 'C.bar'class B(D): def bar(self): print 'B.bar'class A(B, C): def bar(self): print 'A.bar'a = A()# 执行bar方法时# 首先去A类中查找,如果A类中没有,则继续去B类中找,如果B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C类中找,如果C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D类中找,如果还是未找到,则报错# 所以,查找顺序:A --> B --> C --> D# 在上述查找bar方法的过程中,一旦找到,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,便不会再继续找了a.bar()
经典类:首先去A类中查找,如果A类中没有,则继续去B类中找,如果B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D类中找,如果D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C类中找,如果还是未找到,则报错
新式类:首先去A类中查找,如果A类中没有,则继续去B类中找,如果B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C类中找,如果C类中么有,则继续去D类中找,如果还是未找到,则报错
注意:在上述查找过程中,一旦找到,则寻找过程立即中断,便不会再继续找了
三、多态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| #_*_coding:utf-8_*_ class Animal( object ): def __init__( self , name): # Constructor of the class self .name = name def talk( self ): # Abstract method, defined by convention only raise NotImplementedError( "Subclass must implement abstract method" ) class Cat(Animal): def talk( self ): print ( '%s: 喵喵喵!' % self .name) class Dog(Animal): def talk( self ): print ( '%s: 汪!汪!汪!' % self .name) def func(obj): #一个接口,多种形态 obj.talk() c1 = Cat( '小晴' ) d1 = Dog( '李磊' ) func(c1) func(d1) |